我时常不注意就把心里的吐槽说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周芝龄的心之俳句。
第一个真理:人生就是要硬着头皮去度过的这虽然是周芝龄不久前才参悟到的,可实际上这个真理从很早以前就一首在影响着她人生的方方面面。
譬如,硬着头皮在爷爷奶奶慈爱的目光和“多吃一点”的劝说声中将餐桌上最后一个鸡腿塞进嘴里;硬着头皮在父母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下,勉为其难地参加一些让人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的兴趣班,而此间种种,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莫过于,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没那么格格不入,硬着头皮去参加一些无聊的集体活动,以及现在,周芝龄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麻烦事,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留学。
周芝龄当然不喜欢留学,她讨厌一切看起来麻烦而且累人的事情,而留学则是在她己知范围内最麻烦且最累人的。
更遑论这件事还使她失去了高中时代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
第二个真理:女生之间的友谊可是很脆弱的杨梦芸说想去留学的时候,周芝龄劝阻过她,“你一定要考虑清楚,留学那么辛苦又那么麻烦。”
可那时的杨梦芸豪情万丈,她说自己不怕辛苦也不怕麻烦,作为一个21世纪的年轻人就是要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
那,也许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年轻人吧,周芝龄有些悲伤地想着,我和大家有了代沟。
没过多久周芝龄正躺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的时候,杨梦芸的男朋友何阳打来电话,希望周芝龄能帮忙劝说杨梦芸留下来,在电话里,何阳苦恼地说道,杨梦芸这一走,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就岌岌可危了。
作为他俩三年爱情长跑的见证者,周芝龄并不希望他们之间的爱情落得一个无疾而终的结局,这种爱情故事,连街边的三流小报都不想登的。
在家里翻了几天报纸,看了些社会新闻,周芝龄便跑去和杨梦芸说,留学其实也是很危险的,到处都有枪杀案件,你要去英国,那里只有难吃的要命的鱼和炸薯条,到处都是醉汉,何况何阳还要担心你,你一走,你们之间的爱情也就岌岌可危了。
不知道是不是周芝龄的劝说真地起了效果,总之杨梦芸最终没有走成,她留在国内念了大学,而与此同时,在周芝龄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周芝龄本人却莫名其妙地走上了去留学的道路。
尽管周芝龄明确表达过,她本人并不想留学这个坚定的态度,可她父亲的话显然更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她父亲是这样说的,你这算是哪门子高考成绩,比二本多了两分,你念个大学还不得跑到祖国边疆省份去,这和留学有什么差别?
这时她的母亲又及时煽风点火道,出去说不定还能撞大运念个世界名校,留在国内除了又累又麻烦以外什么好处都没有。
“又累又麻烦以外什么好处都没有”这句话狠狠地戳中了周芝龄,她仔细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相当轻率地就同意了这件事情,先前坚定的态度早己不知去向。
她决定去留学的时间太晚,英语言国家都去不了,只能转而选择小语种国家,法国签证困难、德国毕业困难,于是中介问她,那你是要去意大利呢还是西班牙呢?
周芝龄艰难地思索了十秒,还是没有想起来西班牙到底在哪儿,于是她说,“那就意大利吧。”
没有目标,也没有想法,明明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却只用了十秒就做出了足以改变全部未来的决定。
这无疑让人想起《杀鹌鹑的少女》里的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这件事情很快便以某种小道消息的形式传入正在外省念大学的杨梦芸耳朵里,她立刻打电话给周芝龄,开口便质问道,“你是不是要去留学了?”
彼时的周芝龄正因为准备各种留学材料而忙得脚不沾地,愣了一下回答道,“是啊。”
杨梦芸恼火道,“你明明劝我不要去留学,现在我不去了,你自己却要去,这算什么意思?”
这番不客气的质问让周芝龄一头雾水,“什么什么意思,我去不去留学和你去不去留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这不着调的回答让杨梦芸更为生气,当下怒斥道,“周芝龄你就是这种人,你不想我去留学,才故意做这种事情!”
被这一连串劈头盖脸的责问所惊吓,周芝龄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杨梦芸这是讨要说法来了,只好再次硬着头皮辩解道,“是何阳让我来劝你的,也是你自己决定不去留学的,再说你不是因为雅思没过才不去的吗?
怎么现在说得倒像是我故意要害你似得。”
可杨梦芸在电话那头冲她喊道,“别装傻了,我和何阳分手了,你们根本就是联合起来耍我!
你们就是见不得我好!”
吼完她就挂了电话再也不给周芝龄一个辩解的机会。
这之后她们便绝交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