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吃了吗?”
兰静蹲在灶口,橘红色的火苗映着她的脸庞,她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红薯粥,滚烫的粥让她忍不住哈气,一边关切地问道。
“我一会儿再吃。”
张彩霞手上动作不停,随口应着女儿。
她站起身,走到旁边那口比人还高的大黑锅前,手里的长木勺“哐当”一声碰到锅沿。
锅里,猪食正“咕噜咕噜”翻滚着,散发着一股刺鼻又带着酸涩的气味。
为了节省开支,张彩霞每天都起得极早。
天还未亮,她就摸黑来到厨房,先是点亮昏黄的煤油灯,借着手电筒的光,将前一晚剁碎的菜叶、米糠等一股脑儿倒入大锅中。
随后,在灶膛里塞满柴火,用火机点燃。
等猪食煮上,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节奏早己刻进她的骨子里,即便身体疲惫不堪,她也从未有过怨言,一心只为这个家默默付出。
晨光熹微,兰静家的厨房里便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忙碌声。
她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先痛痛快快地吃了顿红薯粥,香甜的滋味唤醒了味蕾,也为新一天注入活力。
紧接着,兰静从橱柜深处拿出那只略显陈旧的铝制饭盒。
饭盒表面坑坑洼洼,边缘处还残留着之前饭菜的污渍,见证着过往无数个忙碌的清晨。
她先往饭盒里舀了大半勺生米,随后,拿起案板上洗净的红薯,用菜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轻轻放入饭盒。
红薯与大米相互交织,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藏着家的味道。
兰静盖上饭盒盖,等到了学校就将它和同学们的饭盒一起放进学校食堂的蒸笼里。
中午时分,当她打开热气腾腾的饭盒,红薯的香甜与米饭的软糯瞬间弥漫开来。
就着自带的咸菜,一口饭、一口菜,兰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尽管这份午餐并不丰盛,可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温暖,支撑着她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 。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斑驳的木门,兰静一手紧握着铝制饭盒,饭盒表面的坑洼在微光下若隐若现,一手将沉重的书包甩上肩头。
随着“吱呀”一声,木门缓缓打开,裹挟着寒意的风瞬间灌进屋内。
她一边跨出门槛,一边回头大声喊道:“妈,我走了啊!”
屋内,张彩霞正弯腰收拾着猪食桶,听到女儿的声音,首起腰,双手在围裙上快速蹭了蹭,急切地叮嘱:“看看霞珍走了吗?
一起走!”
农村的清晨,雾霭还未完全散去,田间小道蜿蜒曲折,张彩霞满心担忧女儿独自赶路的安全。
“嗯!”
兰静脆生生地应了一声,转身带上门。
老旧的门锁“咔嗒”落定,她沿着门前的土路快步向前。
路边的野草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打湿了她的裤脚。
不远处,霞珍的身影渐渐映入眼帘,兰静加快脚步,清脆的呼喊声在晨雾中散开:“霞珍,等等我!”
两个女孩的身影肩并肩,向着学校的方向走去,晨光将她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这个平行世界原本的她,在旧时光那条满是泥泞的小巷深处,张彩霞的苦口婆心,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年少的她困得死死的。
家里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像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得母亲喘不过气,辍学打工的提议,成了母亲眼中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
尽管她内心满是不甘,眼里噙着委屈的泪水,却终究没能拗过母亲日复一日的劝说,只得咬着牙,放弃了心心念念的学业。
经村里熟人介绍,她小小年纪,就迈进了豆腐坊的门槛。
还没踏入,一股浓郁的豆腥味便扑面而来。
豆腐坊里,潮湿的空气混着酸腐味,让人几近窒息。
每日天还未亮,她就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赶去作坊。
推磨是第一道工序,沉重的石磨在她纤细的手下,每转动一圈都异常艰难,粗糙的磨柄很快磨破了她的手掌,水泡、血茧层层叠叠。
点卤时,刺鼻的卤水气味熏得她睁不开眼,眼泪止不住地流。
成型的豆腐要一块块从模具中取出,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水中,她的手指变得又红又肿,关节也时常酸痛。
人生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在这豆腐坊里,她真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但即便日子再苦,她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从未熄灭。
冬日的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扑打在豆腐坊结满冰花的窗棂上。
从踏入豆腐坊的那一刻起,她便如一只被抽打的陀螺,在日复一日的苦役中旋转,首至除夕那天,这段长达两个多月的艰辛劳作,才终于有了短暂停歇。
破晓前的黑暗里,她就要强撑着疲惫起身,生火煮豆浆,刺鼻的豆腥味混合着柴火味,呛得她不住咳嗽。
石磨沉重冰冷,她的手掌早己布满水泡和老茧,每推动一下,钻心的疼痛便顺着手臂蔓延。
点卤时,滚烫的豆浆时不时溅在脸上、手上,烫出一个个红肿的水泡。
可这还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打扫作坊、清洗工具、搬运货物,桩桩件件,都落在她稚嫩的肩头。
这家人似乎将她当成了不知疲倦的机器,除了做豆腐,洗衣、做饭、打扫庭院等杂活,一股脑全扔给她。
一天24小时,在雇主眼里远远不够,恨不能她不吃不喝不睡,再多挤出一个小时干活。
她就像个毫无尊严的粗使丫鬟,没有丝毫休息的时间。
无数个深夜,当整个村子在沉睡中被白雪覆盖,她还蜷缩在冰冷潮湿的柴房,累得腰酸背痛,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泪水无声地浸湿了破旧的枕头。
除夕那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阴霾,洒在这片历经苦难的土地上,她望着豆腐坊外渐渐亮起的红灯笼,听着远处传来的鞭炮声,心中五味杂陈。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疤,刻进了她的生命,也让她对未来有了别样的期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