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十二月。
京市梨花胡同六十六号大院。
天蒙蒙亮,一大早打着哈欠从屋子里出来的罗桂英被寒风一吹瞬间醒神。
刚走到水池旁,发现有人竟然比她还早!
定眼一瞧,嘿!
居然是她的老姐妹田慧芬。
她端着盆子走上前去,疑惑问道:“慧芬啊,今儿个咋起这么早?”
还不待田慧芬回话,罗桂英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瞧我真是糊涂了!
昨儿个你们家明诚娶媳妇,你这是激动地睡不着了吧!”
田慧芬闻言嘴角微微翘起,一边搓衣服一边笑眯眯地说:“我家儿媳妇是我看着长大的,如今明诚把她娶回家了,你说我高不高兴?”
“高兴,是该高兴!”
罗桂英也是当妈的人,很能理解这种心情。
两个人就这样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别家也渐渐有了动静,小院一时间嘈杂纷乱。
晏欢被一阵哭声吵醒,她皱了皱眉,刚想起身,却发现自己的腰被人搂住,下一秒,晏欢整个人被换转了一个方向。
“怎么不多睡会?”
沈明诚沙哑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晏欢无奈道:“被吵醒了,哪里还睡得着?”
沈明诚睁开眼,摸了摸晏欢的头,说:“外面冷,你别出去了,我去给你打点热水进来。”
晏欢点了点头。
沈明诚先把自己给捯饬好,再端了一盆温热水走进屋,“媳妇,起床吧!”
晏欢伸开双手,开始撒娇,“抱!”
沈明诚眼里闪过笑意,捏了捏媳妇的小脸,将人拉起来,给她穿好衣服后,在她的脸上吧唧一口,“真是我的小祖宗!”
晏欢嘿嘿一笑,心里甜滋滋的。
她和沈明诚是青梅竹马,她的爸爸和沈明诚的爸爸曾经是战友,两家人关系十分不错。
在这个见一面可能就结婚的年代,能嫁给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不可谓不幸福。
想到这,晏欢笑的更甜了。
“欢欢,明诚,吃饭了。”
“诶,来了!”
晏欢挽着沈明诚的胳膊来到大屋,沈国强和田慧芬己经坐在了桌前。
“爸妈,早上好!”
晏欢笑盈盈地打着招呼。
沈国强不善言辞,微笑点头示意。
“快坐!
肚子饿了吧?
妈今天蒸了大馒头,可香了!”
田慧芬拿起一个白胖胖的馒头递了过来,“快尝尝!”
晏欢笑着接过,“谢谢妈!
你和爸也快吃。”
桌子上不仅有一碟馒头,还有4个鸡蛋和一盆玉米粥。
这时候物资紧缺,能吃上这样的白面馒头可不容易。
更何况一人还有一个鸡蛋,今天的早餐是真丰盛!
沈明诚大口喝着玉米粥,“妈,家里的白面还够吗?
不够的话,我想办法换一些回来。”
田慧芬咬了一口馒头,含糊不清地说:“还有不少呢,放心吃吧!
你妈我当家这么多年还不放心?”
沈明诚懂了,闭嘴吃饭。
在嫁人前,晏欢妈妈曾详细给她讲了公公婆婆的情况。
公公沈国强退伍后被分到了机械厂保卫科,如今是科长,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一个月工资六十五块。
婆婆田慧芬虽说没有工作,但是可是一个能干人,家里家外安排得妥妥当当。
婆婆那边己经没什么亲戚,但是公公在附近乡下还有一个哥哥,兄弟关系不错。
她妈妈之所以了解,是因为闹饥荒时沈明诚大伯给他们家送了不少粮食,公公又给她家分了一半粮食,两家才平安度过饥荒,可以说大伯是他们两家的恩人她男人沈明诚在机械厂采购科上班,一个月工资三十五块。
而她自己快毕业时,正逢百货大楼内部招聘。
她是职工子弟,又是高中生,刚好满足两项要求,成为了一名售货员,一个月工资三十块。
正想着这些事,一枚鸡蛋被人送到嘴角,晏欢抬头望去,是沈明诚。
婆婆戏谑的眼神让晏欢一下子羞红了脸,她推开鸡蛋,“我不要,你自己吃!”
田慧芬眉眼带笑,“欢欢,明诚有,你快自己吃!”
话刚落音,一枚鸡蛋也被送到田慧芬面前,沈国强说:“你也有!”
田慧芬老脸一红,瞪了一眼沈国强,快速接过。
晏欢看着这一幕也笑了,老两口感情真好。
“国强,走了!”
牛铁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沈国强朝外答应一声,擦擦嘴,拿起帽子,出了门。
沈明诚工作后,工资都是自己收着。
晏欢嫁过来前,田慧芬也说不要她的工资。
但是今天伙食这么好,晏欢不想让老两口一首贴补他们。
于是,她从兜里掏出二十块钱,递给田慧芬,“妈,这是我和明诚这个月的生活费,以后每个月一号我按时把生活费交给您。”
田慧芬皱眉道:“这是干什么?
都是一家人。”
晏欢把钱塞到田慧芬手里,说:“正是因为是一家人才要给啊!
伙食这么好,总不能让您一首贴补我们吧?”
田慧芬:“这样吧!
你们每个月交的钱,就当我为你们存着了,以后要用钱就跟我说。”
“妈?
这怎么行?”
田慧芬眼睛一瞪,“还跟我客气?
我就明诚一个儿子,又是从小把你当闺女看的。
以后我和你爸的钱,都是你们的,不用分这么清。”
“好吧!”
田慧芬指挥着儿子去洗碗,自己拉着晏欢在炕上闲聊。
“欢欢,妈给你介绍一下院子里每家每户的情况。”
晏欢眼睛一亮,如小鸡啄米般点头。
她家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没有这么多邻里关系。
她妈妈专门叮嘱过,凡事多留心眼,拿不准的就问婆婆。
晏欢不想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听得尤为认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