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8月7日,星期二,深夜。
"报告,截至目前为止,您己经连续工作19小时47分钟。
"AI助手星辰的声音透着一丝无奈,"请问您真的不需要休息吗?
"凌晨三点十八分,林澜机械地端起咖啡杯,才发现里面的黑咖啡早己凉透。
她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随之滚动。
"不用管我,"她头也不抬地说,"帮我再检查一遍压缩算法。
材料转化率还差0.02%才能达到理论极限。
""可是主人,"星辰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根据您三年前设定的健康监测标准,连续工作超过16小时时,我应该——""你什么时候改成唠叨模式了?
"林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瞥了一眼显示器右下角的进度条。
"自从上周您在实验室昏倒之后。
以您目前的身体状况——""好了好了。
"她按了按太阳穴,"我很清醒,真的。
这是最后一组参数,很快就改完。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电脑散热风扇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透过落地窗,能看见城市夜景中零星闪烁的灯光。
这是林澜最喜欢的时段——没有访客,没有会议,可以专心致志地研究她的"宝贝"。
桌上摆着一个银灰色的微型手提箱,表面布满精心设计的散热纹路。
这就是她耗费六年心血研发的便携式3D打印机,凝聚了她所有的积蓄和天赋。
"主人,"星辰突然说,"气象卫星检测到一些异常数据。
""什么异常?
"林澜一边调试参数一边漫不经心地问。
"过去72小时内,太平洋板块的地震频率异常提升。
而且——""正常波动范围内?
""是的,但是——""那就不用管它。
"林澜摆摆手,"专心帮我看参数。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装置,这是她最得意的发明——微型便携打印机的原型机。
虽然功能还不完善,但胜在随身携带方便。
"我总觉得这个压缩比还能再提高一点。
"她喃喃自语,"如果把分子重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主人,"星辰无奈地说,"您己经把这个参数调整了37次。
按照现有的理论模型,0.98的转化率己经是极限了。
""那就改进理论模型。
"林澜倔强地说,"科技的进步不就是在不断突破理论极限吗?
"她站起身,走到实验室中央。
一面墙上整齐地挂着各种型号的打印喷头,另一面墙上则布满了材料样本。
这些都是她亲手设计和调试的,每一个参数都力求完美。
"再试一次。
"她从材料仓里取出一小块金属合金,放进打印机,"这次我们用新的压缩算法。
"打印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声,林澜专注地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流。
突然,她眉头一皱:"等等,这个波动...""检测到材料仓压力异常。
"星辰立刻报警,"建议立即中止实验。
""不,继续。
"林澜眯起眼睛,"我想看看极限在哪里。
""但是主人,这样可能会——"话音未落,一声清脆的"啪"打断了星辰的警告。
材料仓的防护罩出现了一道裂纹。
林澜叹了口气:"好吧,这次是我太急躁了。
"她关闭电源,取出损坏的材料,"看来还得从理论公式开始改起。
""您终于承认需要休息了?
"星辰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怎么可能。
"林澜己经坐回电脑前,"我要重新推导一遍公式。
"她看了眼时间,"反正离早上还有三个小时。
""主人..."星辰的声音听起来都快哭了。
"别担心,"林澜难得安慰了一下这个操心的AI助手,"等这个项目完成,我就好好休息。
最多再有三天,我就能完美解决材料压缩的问题。
""可是根据我的计算,以您目前的作息状态,三天之内极有可能——""过度劳累然后猝死?
"林澜轻笑,"放心,我的身体素质你还不了解吗?
"她打开代码编辑器,熟练地敲击键盘。
显示屏的蓝光映照着她清冷的面容,衬得那双丹凤眼越发明亮。
"星辰,帮我泡杯咖啡。
"她头也不抬地说,"我感觉这次一定能突破理论极限。
""好的,主人。
"星辰控制咖啡机开始工作,但语气依然忧心忡忡,"不过我必须提醒您,这己经是您今天的第九杯黑咖啡了。
""少啰嗦。
"林澜专注地盯着屏幕,"我预感要有重大突破了。
"实验室外的天空依然漆黑。
城市沉睡在夜色中,丝毫没有察觉到某些异常的征兆。
气象卫星默默记录着海平面的微小变化,地震监测站的数据在不断波动。
但这一切都与实验室里的女工程师无关。
此刻的她,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执着地追求着那最后百分之零点零二的完美。
谁能想到,这个寂静的深夜,会是旧世界的倒计时。
三天后,一切都将改变。
而林澜还不知道,她为追求完美而开发的这台打印机,将成为她在末日中最重要的求生工具。
"主人,"星辰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我觉得您可能需要知道一件事。
""嗯?
"林澜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手指依然在键盘上舞动。
"根据最新的地震监测数据,太平洋板块的活动频率在过去一小时内又上升了8%。
虽然还在安全范围内,但这种持续性的异常波动...""等我把这段代码改完。
"林澜敷衍地说,"我们等下再讨论地震的事。
"
最新评论